“一带一路与民营企业走出去”双月座谈会在无锡举行

“一带一路与民营企业走出去”双月座谈会在无锡举行。

央广网无锡4月18日消息(记者 雅萍)4月16日下午,“一带一路与民营企业走出去”双月座谈会在无锡红豆衫庄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红豆集团、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创新商会、无锡大成企业研究中心协办。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会总干事刘红路主持会议,并介绍会议主题和与会嘉宾。

 

中国企业评价学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首先做主题演讲。侯云春说,一带一路是我国首创和积极推动的,短短四年时间,现在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一百多个国家响应,其中有五十多个国家和我们签订了关于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6.3万亿,增长是0.6%;我们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的22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济合作开发区,应该说进展很快,成绩显著。”

中国企业评价学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就“一带一路”做主题演讲。

侯云春认为,现在国家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出台了很多配套的政策措施,各个部门都动起来了。民营企业应该怎么走出去?首先,是要熟悉和利用国家已有的鼓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实施,积极加以利用;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投资环境也很不一样,要积极地做过细的调查研究,避免投资失误。第三,民营企业有很好的机制,但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国企央企,他们的技术力量、资金、渠道等有这方面的优势。可以采取民营企业和相应的国有企业合作组建一个新公司的办法,与投资目的国一方联合,这种形式有利于我们走出去,也有利于在当地落地,取得支持和合作。第四就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还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讲,也是迎来一个大好机遇,希望再大家共同努力下,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柬埔寨西哈努克西港特区总经理曹建江介绍了西哈努克钢经济特区的建设情况,他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大家,该经济特区就是打造一带一路共赢的重点样板园区,最终形成300家企业入驻,8-10万产业工人,这样一个生态化的宜居新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期待通过座谈会的深度剖析能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探好路。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首先感谢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把此次会议放到红豆召开,期待通过座谈会的深度剖析能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探好路。他同时指出,打铁先得本身硬,民营企业先要做好,才有力量走出去到外面发展;其次,红豆集团在实施一带一路中间做到了两点,一是打造民心工程;二是注重八方共赢,“不能光自己一家获利,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中介、政治、环境、社会(社区),要八方共赢。”他建议,“一定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民心工程,真正按照落实习总书记所讲的惠及沿线国家的人民。惠及沿线国家人民之后,任何一种势力都很难打倒你。”

主要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中长期挑战课题的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博士指出,“我所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最重要是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实际上是对外开放2.0版。为什么一带一路受欢迎?很重要一点,它树立了一个开放、务实、包容、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方晋还谈到,企业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主体,尽管大项目多是国企做了,实际上民企也有很多机会。“民营企业要抢抓机遇、勇敢跟进,一定会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与会的企业家们表示很有收获,对于民营企业如何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有了新的认知。

海外直接投资政策专家李月印提出,一带一路除了能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大家也要注意投资风险。第一,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在制定海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引入风险管理及保险经纪的专业服务。第二,选择性价比高的风险专业服务机构,产能为客户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表示,一带一路与全球化同时发生,同时推进,甚至一带一路会深化推进全球化。“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要理性地做好参与的差异化选择和长期安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做总结性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给民营企业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希望民营企业能够适应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不光只着眼于自己企业的盈利,更要将视野看向全球化的发展。

与会的企业家们表示,通过参加座谈会、聆听专家们的介绍、分析与深入研讨,非常有收获,对于民营企业如何乘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有了新的认知。